您好,欢迎来到欧宝app下载 名中医工作室

运脾理气化瘀汤的运用与实践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6日 点击数:次 字号:

【功效】 运脾益气,理气和胃,活血化瘀。
【适应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窦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具有胃胀、胃中沉重、嗳气频繁,食欲好,吃多怕胃胀,胃痛不明显,舌象正常,脉沉缓或沉细等特征的脾虚气滞证。
【验案】 王某,女,66岁,离休干部,2011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饭后胃部顶胀,反复发作10年,加重半月。
病史:10年来,饭后胃部顶胀、隐痛,经常发作。2007年于某医院B超检查提示为慢性胆囊炎,2009年在该院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服中西药多种,症状时好时坏,近半月症状加重,故来求治。询知其纳食如常,但饭后胃部胀,似有物上顶,隐痛,且双胁下持续疼痛,口不苦,焦虑不安,神倦乏力,睡眠一般,大便正常。
查体:脉弦有力,舌质淡,两边苔黄厚,上腹部无压痛。
西医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
本例临床表现的特点,一是胃部顶胀,胃隐痛遍及上腹部,范围较广;二是食欲好,纳食正常;三是经久不愈,焦虑不安,神倦无力。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该患者纳食正常,提示胃主受纳食物的功能未侵犯,胃镜证实萎缩病变在胃窦部,而不在胃体部,胃体部主要功能是食物的受纳,故纳食不受影响;胃窦部主要功能偏于胃的蠕动,G细胞分泌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故纳食不受影响。但进食后因窦部炎症,导致蠕动缓慢,食物停留时间较长,故胃部顶胀,中医可为脾的运化失常,形成脾虚气滞证。处方中生黄芪、炒白术健脾益气,枳壳、厚朴、香橼、半夏、陈皮理气消胀,延胡索、川楝子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其止痛机制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柴胡、白芍疏肝解郁,配合合欢皮安神镇静,解除焦虑不安,白芍配甘草有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增强止痛的功效,白花蛇舌草有苦寒解毒作用,可清胃热。各药配伍恰当,治脾治胃又治肝、心,脏腑兼治,同步平衡。全方补疏兼投,补气而不滞气,理气而不散气,有升有降,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