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与评估2011-2012年   --消渴痹症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与评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4日 点击数:次 字体:
一、中医辨证分型
1.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2.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 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3.阳虚寒凝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
4.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黏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
5.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治疗: 1.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气活血、化瘀通痹。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 30g~60g,当归尾15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3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川牛膝30g等。
2.阴虚血瘀证
  治法:滋阴活血、柔筋缓急。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生白芍 15g~30g,生甘草3g~6g,干地黄15g~30g,当归10g,川芎10g,川木瓜6g~15g,怀牛膝15g,炒枳壳10g等。
3.阳虚寒凝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 12g,赤芍10g,桂枝10g,细辛3g,通草10g,干姜6g~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制川乌3g~6g(先煎30~60分钟),甘草4g等。
4.痰瘀阻络证
  治法:化痰活血、宣痹通络。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茯苓 20g,姜半夏10g,枳壳10g,生薏仁24g,当归10g,丹参15g,制乳香8g,制没药8g,苍术10g,川芎10g,陈皮12g,生甘草4g等。
5.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充肉。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壮骨丸加减。龟板 15g~30g,黄柏10g,知母10g,熟地黄15g~30g,山萸肉30g,白芍10g,锁阳10g,牛膝15g,当归12g,炒枳壳10g等。
二、中成药
1.木丹颗粒,每次 1袋,每日3次。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气虚络阻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及躯干部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或见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自汗等。
2.活血通脉胶囊,每次 4粒,每日3次。凡有瘀血阻络以痛为主者均可选用。
3.筋骨痛消丸,每次 6g,每日3次。适用于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证。
4.糖脉康颗粒,口服,每次 1袋,每日3次。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者。
5.黄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 20~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 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选加活血通络之针剂合用。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6.刺五加注射液 100ml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适用于肝肾亏虚证。
7.灯盏细辛注射液 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适用于本病各型瘀血阻络者。
8.脉络宁注射液 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适用于阴虚血瘀证。
9.川芎嗪注射液 80~16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适用于阳虚寒凝证。
共2页 您在第1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199个字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