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6-94)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世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年)。
      
      
       (
       1
       )听力突然下降,
       1-3
       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
       2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
       3
       )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
      
      
       (
       4
       )听力检查主要呈感音神经性聋。
      
      
       (
       5
       )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5
       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
      
      
       (
       1
       )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
       3
       天以内。
      
      
       (
       2
       )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重或极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
       20dBHL
       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
       3
       )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
       4
       )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
       5
       )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
       6
       )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十一五
       '
       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包括:
       风邪外犯证,肝火上扰证,痰火郁结证,血瘀耳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亏虚证,痰湿阻络证。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二)静脉滴注扩血管、营养内耳毛细胞、激素类、离子通道调节剂、溶栓类药物。
      
      
      
       (三)针灸治疗
      
      
       1.
       针刺:取穴以手足少阳经为主,局部、远端配合辨证取穴。主要局部穴位可轮替选用。
      
      
       2.
       拔罐
      
      
       3.
       耳针
      
      
       4.
       艾灸
      
      
       5.
       穴位注射
      
      
       6.
       刮痧
      
      
       
       7.
       穴位埋线
      
      
       (四)按摩治疗
      
      
       1.
       鸣天鼓: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即可闻及洪亮清晰之声如击鼓。
      
      
       2.
       营治城郭: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摩两侧耳轮。
      
      
       3.
       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压耳屏,随按随放。
      
      
       (五)
       其他疗法
      
      
       1.
       可选用声治疗、耳部微波等治疗。
      
      
       2.
       可选用活血通络安神的药物煎煮,于睡前进行中药沐足。
      
      
       (六)护理
      
      
       1.
       发作期让病人卧床休息,避免跌倒。
      
      
       2.
       注意情志护理,避免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3.
       慎起居,预防外感。
      
      
       4.
       低盐低脂饮食,忌烟酒、咖啡、浓茶。
      
      
       5.
       居室保持安静,光线宜暗,空气流通。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
       2006
       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6-94
       )。根据听力及主要伴随症状(如耳鸣、眩晕、耳堵塞感等)的改变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四个等级:
      
      
       痊愈:受损听力恢复正常或恢复至发病前状态,且主要伴随症状消失。
      
      
       显效:受损听力平均提高≥
       30dBHL
       ,主要伴随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受损听力平均提高≥
       15dBHL
       ,主要伴随症状减轻。
      
      
       无效:受损听力平均提高<
       15dBHL
       ,主要伴随症状无改善。
      
      
       四、难点分析
      
      
       
       听力严重减退的部分患者往往伴有眩晕,平衡不稳,这是疾病波及前庭系统所致,此类患者疗效最差。在治疗过程当中,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针灸、穴位注射、前庭康复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