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3日 作者:转载 转载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
    (1)病史及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四季发病,以冬春多见。
    (2)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咯痰不爽、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高热烦渴、咳嗽胸痛、咯痰色黄或带血丝、舌红苔黄、脉滑数。
    (3)主要体征:肺部局部叩诊可由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有湿罗音,或有支气管呼吸音。
    (4) 主要辅助检查:肺部X线可有炎性改变;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二)   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邪犯肺卫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口微渴,头痛,鼻塞,舌边尖红、苔薄黄或微黄、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咯痰黄稠或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气促,口渴烦躁,小便黄赤,伴见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腹胀,神倦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服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邪犯肺卫证:
    治法:宣肺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银花、连翘、桔梗、荆芥、麻黄、石膏(先煎)、北杏仁、甘草。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连花清温胶囊、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等。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灸麻黄、石膏(先煎)、瓜娄皮。黄芩、浙贝母、鱼腥草、苇茎、北杏仁、桔梗、法半夏、甘草。
    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清开灵颗粒(胶囊、片)、蛇胆川贝液。
    3、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茯苓、甘草。
    中成药:祛痰止咳冲剂、蛇胆陈皮口服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等
    4、正虚邪恋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散余邪
    推荐方药:生脉散、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六君子汤等,沙参、麦冬、五味子、党参、茯苓、白术、陈皮青蒿、黄芩。
    中成药:生脉胶囊、养阴清肺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谈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拧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三)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痧法、拔罐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疗法,可配合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等设备治疗
    (四)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五)护理
    1.情志护理多进行面对面沟通,给予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保持心情舒畅,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护理: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咯痰;注意保暖、避免衣物潮湿:保持室内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禁止吸烟,避免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
    3.饮食调护: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甜腻肥厚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根据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方热病急症协作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修改。制定的《风温肺热病诊疗标准》,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总体评价: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0天内大部分消失,X线检查阴影基本吸收。
    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0天内大部分消失,X线检查阴影大部分吸收。
    好转:10天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X线有所减轻。
    无效:10天以上症状和体征为减轻或加重者。
    (二)评价方法
    1.       疾病疗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其中对于“痰”指标包括了痰色、痰量、痰质的改变;壮热的观察指标包括了持续的时间、热势、退热时间、热型改变;咳嗽的发作时间、咳嗽的剧烈程度;患者的主观感受;实验室及影像学标准作参考。
    2.       中医症候疗效评估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方法如下:
    中医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标
    (1)       发热: 分
    0分=0级 ;2分=Ⅰ级 ;4分=Ⅱ级 ;6分=Ⅲ级 ;8分=Ⅳ级
     (2)       咳嗽: 分
    (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并记录于患者日记卡)

 

计分
日间咳嗽症状
夜间咳嗽症状
0
无咳嗽
 
无咳嗽
 
1
1~2次短促咳嗽
 
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前咳嗽
 
2
2次以上短促咳嗽
 
因咳嗽导致清醒一次或早醒
 
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
 
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咳嗽
 
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
 
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
 
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
 
严重咳嗽不能入睡
 
 
    (3)       咯痰: 分
0分=0级 ;1分=Ⅰ级 ;2分=Ⅱ级
    (4)       胸闷痛: 分
     胸闷痛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SA)VSA调查采用一条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被测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该直线上做相应标志,距“无痛”端的距离即表示疼痛的强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6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