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欧宝app下载 ,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3日 点击数:次 字体: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面瘫

西医病名: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配合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证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采用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繆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

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髎、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二)辨证用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2.根据辨证选择参芪五味子、黄芪扶正颗粒,扎冲十三味丸、银杏叶软胶囊等中成药口服,血栓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中成药静滴。

3.中药辨证外治:

针穴外敷药袋: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将蒸好的中药包贴腹部或背腰部。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

(三)特色疗法

1.百会灸疗法:①艾炷药物组成:精艾绒、自制面瘫温灸散(苍术、防风、白芷、丁香、吴茱萸)适量。两者混匀,做成塔形艾炷,底座直径5 cm,高4 cm。②自制锥形百会灸罩:底座直径10 cm,高25cm,四面留直径0.3cm烟孔。③操作:取约大小厚度为6 cm×8 cm×1 cm规格的鲜姜片为底座,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方。将药物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后用百会灸罩扣其上,燃尽为度,每日一次。

2.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亦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疗法。

3.甲钴胺注射液0.5mg 肌肉注射 qd;腺苷钴胺注射液0.5mg肌肉注射 qd;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 肌肉注射 qd

4.穴位贴敷:选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一次。

5.根据病情也可选择刺络放血疗法:选患侧翳风穴放血,留罐5-8min,隔

日一次,或患侧耳尖放血,隔日一次。

(四)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程度,选择性使用消炎脱水,抗病毒、营养神经的药物如醋酸泼尼松片,七叶皂苷钠注射液, 地塞米松注射液, 阿昔洛韦注射液,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注射液,腺苷钴胺注射液等对症治疗。

(五)面瘫的护理

面瘫后自我锻炼、按摩、理疗非常重要,主要为防止麻痹肌的萎缩及促进康复,一般认为,在发病10天到2周时进行为好。具体做法如下:

(1)温湿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2)表情动作训练: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每天进行2~3次。

(3)自我按摩:可按照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为宜。

嘱患者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勿用冷水洗脸,外出佩戴口罩,风、雨、寒冷天外出应加强防护。

四、疗效评价

(一)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

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

级:正常,面神经支配区域内所有功能正常;

级:轻度功能障碍,可见轻度的功能障碍或联带运动,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运动功能良好,眼睑用很小的力即可闭合,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

级:中度功能障碍,双侧面部可见明显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可见明显的肌肉联带运动、挛缩或瘫痪侧面神经的痉挛,但不严重,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轻到中度运动,眼睑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有轻度的下垂;

级:中重度功能障碍,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损伤,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无运动,眼睑完全不能闭合,口角轻度的运动;

级:重度功能障碍,仅有轻微可见的运动,静止时双侧不对称,运动时前额无运动,眼睑完全不能闭合,口角轻微运动;

级:完全麻痹,面神经支配区域无运动。

(二)疗效评定:

1.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H-B分级为Ⅳ级;

2.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部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微不对称,H-B分级为Ⅲ级;

3.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H-B分级为Ⅰ和Ⅱ级;

4.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H-B分级为Ⅴ级和Ⅵ级。


Baidu
map